新葡萄娱乐入口各地春茶上市观察:小叶子大产业茶文章处处芳
车行一路,山色一新。行走的脚步,驻足在纵横交错的茶陇间。三五茶农腰间挂上茶篓,双手轻轻一捻,摘下一粒粒青翠的茶尖,春茶正式开采。
在浙江杭州西湖区龙井茶核心产区,5点多就摸黑出门的倪翠萍挎着一大筐鲜茶,顺着山道往家里一路小跑,只为保住最鲜的那抹茶香。
在贵州湄潭“中国西部茶海”,全县49名顶尖采茶能手齐聚茶山,一双双巧手来回“翻飞”。眼疾手快,进行着一场采茶技艺的比拼。
在云南凤庆县,茶农王文卫与妻子迅速扒拉完碗里的米饭,瞅准今年茶价比往年高几块钱的时机,到茶园采摘下一筐筐新茶。夜幕降临后,凤庆城郊的大摆田茶厂灯火通明,附近村子前来卖茶的村民络绎不绝。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茶产业的发展,美了环境、兴了经济、富了百姓,一座座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有了信心和底气。
如今,全国各地正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奋力推动茶产业在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让更多茶叶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市场、飘香世界。
正是春分时节,湖北恩施州利川市文斗镇太阳坪村的茶农们穿梭茶园,娴熟地将新采的茶尖放进腰间的茶篓。不一会儿,村里的太阳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来了农户采来的第一捧6斤芽茶。
“今年气温回暖较慢,各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翘首以盼,随着气温的上升,终于等来了第一捧芽茶开采。”太阳坪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冉茂康告诉记者,今年的明前茶开称起价80元/斤,虽然气温回升慢,但鲜叶质量好、产量多,茶农丰收有望。
今年春节后,福建也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天气,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场睽违多年的大雪。“按照经验,降雪一般不会造成减产,低温天气有助于减少病虫害、有助于茶树的内部积累,以目前开采的情况来看,今年一定是品质、产量的丰收年。”“90后新茶人”方舟胸有成竹。
由东到西,西藏墨脱县德兴乡、达木珞巴民族乡、帮辛乡等地的春茶也在集中开采,虽然晚些,但产量不会减少。“3月18日首日采摘春茶已超过1700斤,今年墨脱全县的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4月底完成采摘,预计采摘春茶茶青8万斤。”西藏茶文化协会会长辜甲红说。
“产”端相对平稳,但“销”端仍存挑战。受茶叶产量、品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销售市场面临着需求缩减、物流中断等风险。怎么办?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助力茶区产销平衡。
贵州凤冈县的有机锌硒茶深挖特色,将出口作为新增长极。作为贵州唯一的一个茶叶产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凤冈县今年来发放贷款资金6000余万元,投入设备升级资金1000余万元,改造升级茶叶加工生产线条,并在春茶采摘前定下2022年锌硒茶的“出海目标”,“出时间表、作战图,分月推进茶叶出口工作,培育出口企业3家以上,年出口额达1.5亿美元。”
湖北黄冈英山县的“英山云雾茶”聚焦网络,线日,英山举行了云雾茶网络开园节,当天1小时的网上直播,吸引了各平台170万余网友观看,带动全县域店铺下单6000余单。
四川万源富硒春茶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经营“订单生意”。依托浙江普陀与四川万源在市场等方面协作帮扶优势,万源富硒春茶主攻浙江市场。
“万源茶在浙江茶叶市场很受欢迎,最新的茶叶将以‘订单’方式直通浙江安吉茶叶交易市场,价格也比浙江本地茶叶高出一大截。”固军镇大地坪村的茶叶加工厂的负责人毛发亮介绍道。
各地积极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开春茶销路,多措并举抓实品质提升、龙头培植、品牌打造、加工升级、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做强做足“茶文章”,撬动“茶经济”,不断推进茶产业蓬勃发展。
春茶开采前夕,云南省凤庆县新成立的滇红茶产业联盟在会上表决通过了一件大事:“成员企业在2022年茶叶鲜叶收购价格上,较去年同期平均提高10%以上!”这是凤庆县委县政府通过推动建立滇红茶产业联盟方式致力重振当地滇红茶品牌的重要举措。
品牌重塑,意味着品质更高、成本更高,但当地茶企却迅速达成共识:品牌重塑只向市场要利润,不向茶农压成本!今年春茶开采,全县7.5万余户茶农率先享受到这波红利,“茶价比往年高了好几块!”凤山镇红塘村的王文卫激动地说。
“一早能摘一斤油,一天能赚一身绸,一月能挣一头牛,一年能起一栋楼……”茶业兴农,尽人皆知。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土壤、空气湿度、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叶,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2021年,贵州茶叶产量约达46.99万吨、产值570.9亿元,涉茶农户年人均收入12351元,茶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现代化中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富民产业。
茶叶,这一片片鲜嫩的绿叶,曾经不过是偏僻山村的普通作物,而今却是能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叶子”,小叶子做成了大产业。当前,全国各地正创新发挥茶产业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更为紧密的茶、农利益链接模式,因地制宜种好茶、出好茶、强品牌,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湖北利川市,毛坝镇夹壁村村民张远平凭借种茶而脱贫致富,他家从早年的5亩茶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0亩茶,每年收入有7万元。在种茶的同时,张远平还到茶厂学习制茶技术,今年2月开办了茶厂。
张远平一家依靠茶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截至2021年,利川市茶园面积达到27.37万亩,全市茶叶综合产值28亿元,种茶人数有11万人。如今,利川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优势日趋明显,一片片茶叶成为一方百姓的“金枝玉叶”,带领利川人走出致富之路。
素有“贵州茶业第一县”的湄潭县,依托茶产业优势,在今年春茶采摘前期,一面积极和茶企对接采茶用工需求,一面摸排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困难群众人数,迅速组织100余名搬迁群众收获了今年就业“第一桶金”。“社区包车免费来回接送,期间保障早餐午餐,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搬迁居民周业群感慨:“感动,贴心!新葡萄娱乐下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各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不仅让昔日荒山变身“茶海”,而且还承载了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梦想。
潮州是广东乌龙茶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区。作为潮州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自古以来,“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茶种享誉全国,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潮州“工夫茶”文化。
2021年4月,潮州市印发实施《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在推进单丛茶特色化、优质化、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中国乌龙茶之乡”等名牌效应,推动茶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无独有偶,从种茶制茶,再到传统创新,各地努力打好“茶文化”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深挖产业内涵,从升级、转型等方面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助力茶旅、农旅融合,实现提质增效。
新茶技加快更新升级。在江西婺源,江西正稀茗茶有限公司打造了数字化茶叶加工厂,实现从茶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到最后的成品全自动可控化生产,一天可产万斤干茶。“茶叶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品质非常稳定!”正稀茗茶董事长黎建华说。
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芦溪乡平丰村的山场上,志愿者正协助当地抢抓时间采摘明前白茶。人民网 时雨摄
新“茶货”源源不断上架。湖北英山推动产业加工升级,该县统筹整合5000万元“真金白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链长的茶产业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英山县茶产业链实施方案。如今的英山茶园,云红茶、云白茶、云青乌龙茶等品类齐全,近年来研制的茶酒、茶食品、茶面膜也走向市场,越来越多新“茶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新业态接二连三涌现。四川雅安推动茶、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亿元以上,茶旅融合领跑全省;浙江杭州上城逮村突破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打造集观光、休闲和品茗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体,对外营业的民宿和茶楼共有60多个;贵州湄潭县通过一二三产融合,重点打造了“翠芽27°景区”、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公园、云贵山茶园等主题景区,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茶叶搭台,旅游唱戏,越来越多茶区正变成景区、茶园变成公园。
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品质提升、产品多元、效益提高……随着茶产业不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各地茶产业市场逐步突破传统市场,延伸到食品、医药、康养、旅游等领域,“茶产业+”的深度融合,正为国家农业现代化、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小小茶叶,分量不轻。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也铺就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王钦、龙章榆、秦海峰、魏鹏飞、新葡萄娱乐下载朱虹、王洪江、郭婷婷、方彭依梦、符皓、李申、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