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新葡萄娱乐网址金:“融湾”扬帆潮头起绿满城乡春意浓
新年伊始,紫金大地吹响高质量奋进的号角,处处澎湃着热火朝天的力量,高质量发展引擎动能强劲。
回顾2024年,紫金县在争当河源绿色崛起先行地和“融湾”“融深”标杆示范征程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工业农业齐头并进,文旅产业亦活力迸发,城乡协调发展驶入“快车道”,绿美紫金生态建设纵深推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展望2025年,紫金县将继续聚力“融湾”“融深”,推动深化改革开放,加速基础设施互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着力激活县域产业动能,提升县城实力,推动县域产业提效;深入践行“绿了自然就美”的理念,推动绿美紫金生态建设提质增效。
在千帆竞渡中乘风破浪,紫金县正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努力拼出新成效,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步入紫金县产业园区,新葡萄娱乐登录金盛兰德润钢铁的生产线年,德润钢铁二期竣工投产,新葡萄娱乐登录并有望成为河源市首个百亿级工业企业。
目前,紫金县已全面完成紫金产业园北区二期和南区征地拆迁工作,并建成金龙大道二期、南环路等路网3.65公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此外,河源紫金(龙华)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冷链物流产业园、禾远明德科创城招商中心、科耐福、威廉姆、杭氧二期等12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紫金产业园区正稳步推进扩容提质。今年,园区将重点推进580亩先进制造业片区及200亩龙华紫金共建园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楼宇产业园、电商物流园、预制菜产业园等“园中园”以及义容新材料产业园、水墩水产业园的建设。
在紫金县的广袤田野上,一片片翠绿茶园和金黄稻田构成一幅幅丰收画卷。2024年,紫金县农业产业蓬勃向上,茶叶、丝苗米、柑橘、南药、禽畜等特色产业收获颇丰。
紫金蝉茶发展势头迅猛,8.5万亩茶园绿意盎然,年产值朝着18亿元昂首迈进,在农业领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攀升进位。中国蝉茶交易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以来,吸引34家企业进驻,为紫金蝉茶销售和推广提供广阔平台。
除了茶产业外,紫金县丝苗米、柑橘、南药、家禽等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广东食出宝金农业科技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为紫金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紫金还加强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聚焦工业养鱼、种桑养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新兴赛道,加快引进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
2025年1月17日,紫金县名优土特产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紫金土特产综合交易平台”上线活动举行,全面助力紫金土特产品牌升级和产销对接,助力紫金土特产“出山入湾”。
在此基础上,紫金县今年将进一步深化发展策略,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以丰富旅游产品为着力点,推进苏区小镇、体育黄塘、黄花古驿道等项目的建设,精心打造红色经典、古色探秘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加大对永安古城、水墩古村等历史遗址的保护力度,塑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品牌,并通过全方位宣传,进一步擦亮“客家古邑”等金字招牌,全面提升紫金县知名度和形象。
走进紫金县城,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一座座绿意盎然的公园,让人耳目一新。2024年,紫金县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品质县城三年提升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驶入紫金县安良大道南,一个交通绿岛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不仅绿意盎然、设计精巧,更因其独特的城市景观和人性化设计于2024年9月成功入选全省城市建设领域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首批名单,成为河源市唯一入选的县区。
在紫金县城,交通的便捷与畅通是市民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平安街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贯通提升,沙子坝沿河街道改造升级完成,让县城交通更加便捷畅通。紫金县还被省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为县城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空间。
紫金县在提升县城品质上持续发力,聚焦城南新区与紫城工业园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四横三纵”交通路网建设等重点项目,不断优化县城功能布局,让城市脉络更加畅通无阻。同时,紫金还致力于改善市容市貌,对老城区进行系统更新,推进老旧小区和市政管网的改造升级,让居民在更加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
在促进城乡融合方面,紫金县更是下足了功夫。通过强化规划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紫金县加快了产城、城乡融合的步伐。
蓝塘镇作为第一批省级典型镇,其发展能级全面跃升;九和镇、苏区镇、龙窝镇等第二批省级典型镇也培育成效明显。义容镇成功创建全国卫生镇,为紫金镇村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镇村建设的过程中,紫金县通过对乡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截至目前,全县超5300户目标农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一幢幢崭新的民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村焕发出全新面貌。
与此同时,紫金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2024年,紫金深入推进绿美紫金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森林抚育等多项任务。新增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涉林产值增加至3.1亿元。苏区镇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森林城镇,为紫金县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
当城市发展的逻辑从“以产聚人”转向“以城引人”,紫金县全力为人才构筑安居乐业新家园……一个个品质民生配套托起人们扎根紫金的安居梦。
走进紫金县城的文化中心区域,一座崭新的地标性建筑——新“三馆一中心”已经拔地而起,其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预示着这一项目即将投入使用。作为紫金县的文化新名片,新“三馆一中心”不仅承载着提升市民文化生活质量的重任,更将成为市民学习、休闲和娱乐的理想去处。据了解,新“三馆一中心”将定期举办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及教育讲座等活动,深度挖掘和传播紫金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让市民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025年1月18日,紫金县柏埔卫生院新院落成,这是紫金县落实“百千万工程”、提升民生医疗保障水平的生动实践。去年以来,紫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紫金县第三人民医院、县精神卫生中心、紫城镇卫生院新院等三个新医院加快建设进度。这些新院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改善紫金医疗卫生条件。
同时,紫金县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如今,市民们不再需要远赴他乡求医问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医疗服务。此外,紫金县还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如阳光般普照到每一个角落。
教育领域,紫金县委托办学成果丰硕。去年以来,紫金县寄宿制学校“一人一床”项目扎实推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紫金中学高考特控上线年来新高,片区化办学改革稳步前行。蓝塘中心小学更是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等荣誉称号。此外,紫金县还成功入选省级课改试验区,培正、培智学校建成使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紫金县成为全省唯一实现乡镇(校园)科技馆全覆盖的县。紫金通过“花小钱,办大事”的改建、共建、共营科技馆体系的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
走进紫金县政务服务大厅,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作人员正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企业代表解答疑问,各类业务窗口前,企业人员络绎不绝。
2024年以来,紫金县始终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等措施,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在这里,服务改革成为了提升效率的关键。业务“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的新模式,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紫金县还积极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络,实现了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和群众的跨区域办事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紫金县在“放管服”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首个县(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在这里正式揭牌成立,企业年报率更是连续6年领跑全市,彰显了紫金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决心和成效。
2024年,紫金县凭借《创新“4+6+N”机制,推动城乡风貌“焕新颜”》荣获2024年度河源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同时,紫金在“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中,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从田间地头到繁华城镇,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改革中稳步前行,他们带着对生活的憧憬,有序落户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如火如荼,蓝塘镇的“1+15”模式成为亮点,一块块零散土地被整合,为项目落地铺平道路。这些生动实践,不仅擦亮城乡融合的底色,更为紫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展望2025年,紫金县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有力的行动,共同谱写紫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走进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仿佛沉浸式步入一幅乡村画卷。茶山连绵起伏,茶香随风飘散,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丽和谐的图景。
“圩镇街道墙绘多漂亮,跟龙窝茶山多配!”在龙窝镇主街上,一名游客指着外立面改造工程说。近年来,龙窝镇紧抓省级典型镇培育的机遇,对主街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不仅绘制生动茶山墙绘,还打造美丽示范主街。据了解,龙窝镇已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让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改造之初,村民并不理解,认为这只是形象工程。”龙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鸿飞回忆道。但镇干部们没有退缩,白天深入村里做思想工作,晚上带着村民参观改造成果。最终,镇干部的真心和耐心换来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龙窝镇聚焦“一镇一策”,大力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升级。在龙王绿、鹰峰山等千亩以上生态茶叶基地里,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新茶。据统计,龙窝镇茶叶种植总面积已达3.5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40%,年产值高达5亿元。
“如今,家家户户都种茶,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名茶农笑着说。除了茶产业,龙窝镇还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南药、油茶等特色种养业,有序推进“一村一品”,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专业村。
龙窝镇不仅产业兴旺,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在红二、四师会师旧址公园里,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龙窝镇高位整合红色文化、客家风情等资源,全力打造“红色基因·古韵茶香”美丽乡村精品旅游路线。
“不仅景色美,还能了解红色历史,值得一来。”一位游客感慨道。为了提升游客体验,龙窝镇还积极打造美丽河道和碧道,建设鱼鳞叠水坝和观景平台,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基层治理是关键。龙窝镇全面推广“网格+积分”乡村治理模式,通过该模式,有效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自觉性。在礼坑村,村民们正忙着打扫村里卫生,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自从实行‘网格+积分’管理模式后,村里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礼坑村的村民钟女士说。据统计,自实行该模式以来,龙窝镇乡村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礼坑村还获评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如今,龙窝镇已焕然一新,茶香四溢,美景如画。未来,龙窝镇将继续深化产业提质增效,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加强基层治理,不断提升镇容镇貌与村民生活质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粤东的崇山峻岭间,紫金县龙窝镇双下村云雾缭绕,这里孕育了欧子意倾注十年心血的紫金蝉茶种植基地。作为一名“80后”,他回到这片温润的茶山,立志要让紫金蝉茶享誉四方,不仅成就自己的事业,更要助力乡村振兴。
欧子意没有选择繁华的大城市,而是带着对家乡的深情与对茶文化的热爱,回到这片故土。紫金蝉茶,以其独特制作工艺和天然蜜香,深深吸引了他。这份独特源自小绿叶蝉叮咬,它们留下的蜜韵让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难以复刻的香气。
为了将这份“蝉韵”传承下去,欧子意全身心投入到紫金蝉茶研发与制作中。从茶叶“小白”到如今的行家里手,他经历了无数次尝试与失败。其间,外出学习交流,向资深茶农拜师学艺,逐渐掌握种茶制茶精髓。同时,坚持茶树有机种植,拒绝使用农药和化肥,精心培育茶树茁壮成长,最长树龄已达十年之久。
在精心的培育下,双云峰紫金蝉茶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欧子意亲自参与每一道制茶工序,从采摘到萎凋、杀青、发酵、揉捻、烘干,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这份用心与执着,让双云峰茶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然而,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欧子意希望通过紫金蝉茶发展,带动整个紫金茶产业崛起。在双下村,他曾目睹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庄成为“空心村”的景象。但随着紫金茶产业兴起,这一切悄然发生了改变。
欧子意扩大了茶园种植面积,并在村里建起茶场,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每当采茶季,双下村都会变得热闹非凡,村民们忙碌身影穿梭于茶树间,人均每天能收入100元。更重要的是,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看到希望,他们开始愿意留在家乡,共同建设家乡。
为了推动紫金茶产业协同发展,欧子意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通过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式,帮助更多村民加入到茶产业中来。兴才种养合作社获评广东省2022年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带动了约50户农户参与茶叶种植和茶园管理,种植面积达300亩。
紫金蝉茶的成功,离不开整个紫金县茶产业协同发展。近年来,紫金县在茶叶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引进了金萱、翠玉、云南中小叶等近40个茶叶品种。其中,金萱种植面积占八成左右,成为了紫金蝉茶的主要原料。如今,紫金蝉茶在“广东十大好春茶”“广东十大名茶”评比中屡获殊荣,共有25款茶样获奖,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目前,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5万亩,产值超18亿元,品牌价值达35亿元。紫金蝉茶荣获“世界红茶大赛”“中茶杯”“国饮杯”“亚太茗茶”特等奖、金奖等荣誉189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区域公共品牌之一。